第133章

学术型偶像 铁马倦倦 2078 字 5个月前

在刘贺去世之后,汉宣帝并没有放过他,给他的唯一回复,就是将海昏侯国除去。

详细记载如下:

海昏侯刘贺去世之后,豫章郡的太守,即汉宣帝所派来的监视刘贺的人,上书朝廷,想申请废除海昏侯国。

这理由也相当的扎实,因为“上天要断绝他的祭祀”。其实刘贺死后,并不是没有人继承他的爵位,他还有两个儿子,分别叫刘充国、刘奉亲。

但这两个孩子却在刘贺去世后很快夭折了。

再加上海昏侯国连年大雨水灾,似乎是上天有所怨怼,所以太守提议将整个海昏侯国废除。

汉宣帝接到这样的报告,当即召开了公卿会议,经大臣讨论研究,汉宣帝最终拿定主意,海昏侯国被废除。

一切都是如此的合情合理。

又或者说,这样的奏请,正好奏到了汉宣帝的心坎里。

专家们甚至从中总结出了除国的步骤,足以看出当时西汉王朝的文书成文流程与传达体系之规范。

但令人不禁胆寒的是,这一套流程,在刘贺去世之后的四十天里就完成了。

甚至包括刘贺两个儿子的死亡。

这时候,我国历史记载详细的重要性就得以体现了,根据《汉书 武五子传》记载,“海昏侯贺死 ,上当为后者子充国;充国死,复上弟奉亲;奉亲复死,是天绝之也。”

再加上这份除国诏书中的记载“大鸿胪初上子充=国=疾死复上 子奉=亲=复疾死是天绝之(=是重文号)”足以证明海昏侯去世时,两个儿子还在世。

但“天绝之”。

不到四十天,刘贺的两个儿子相继去世,太守迅速奏请,汉宣帝召开公卿会议,决议除国。

从此之后,世上再也没有海昏侯国。

要知道,在那个年代,从南昌快马奔赴西安也是需要很多时日的。

更别提要把这文武百官全部凑齐,根据如此繁复的章节来议论表决了。

这一切,到底是应该归结于西汉时期的效率高呢,还是说背后推手的手腕高呢?

但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,都足以证明汉宣帝的果决与政治权谋之高了。

这份果决,对于海昏侯的家族来讲是灭顶之灾,但是对于当时的西汉,却是难得的瑰宝。

也难怪《汉书》中后来记载,汉宣帝靠着仁治中兴,带着西汉走到了巅峰。

楚孑看完除国诏书的内容,只觉得心中又无限感慨。

历史就是这样,有的只是冷冰冰的事实,成王败寇,生杀掠夺,都只在几行字之间。

如此看来,刘贺本身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,对于历史来说并不重要。

他的本质为何,甚至不如这一份《除国诏书》更有价值,至少它还记载了海昏侯国除国的历史,以及西汉王朝的政治体系。

这可能是海昏侯墓中最具有价值的文物了,可以称得上是国宝。

刘贺的一生传奇而又坎坷,他乃至他的家族都是残酷的政治斗争的牺牲品。

但也正是他的死,他的墓,让他成为了考古学层面的西汉最重要的皇帝。

楚孑不免觉得这有些讽刺和悲凉。

但很快,一个更爆炸性的消息传遍了整个考古工地,也冲淡了楚孑心中的万千思绪。

主墓外回廊已经被发掘完毕,他们要打开位于主墓正中间的主椁室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