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 16 章

赵琛早就料到,薛润章万事求稳,不愿变革,此番国子监之事于他干系不大,但赵琛一旦撕开一个口子,变革就不会停下,动到他们的利益也不过是早晚的事。

这时候若有个人来搅浑水就好了……

“靖北王可有话说?”

萧远几日没来,今天来了又是一副看戏的姿态,众人倒是不曾料到,赵琛会点了他。

萧远果然没有辜负赵琛的期望,一开口就是他往日的作风:“国子监每年花这许多钱,便养出来这么些庸庸碌碌的蠢货。依我看,关了了事。”

萧远说完抬头对上了赵琛的视线,要笑不笑的,像是在说:你怎么谢我。

赵琛顾不上他,萧远此话一出,堂下便热闹起来了。

“国子监为太|祖皇帝亲设,理宗武宗都曾在国子监讲学,此乃万千学子表率,为国之未来,如今有弊当除,不宜武断。”

“国子监之解试,较之各府州,委实容易不少,有失公允,不若取消了国子监发解试,监中学子一道参与开封府解试。”

“如此应天、大名、河南三京国子监也当取消才是。”

“三京国子监情况未明,且国子监为官学,历来便有解额,草草取消,不妥。”

众人议论许久,各有见解,赵琛说要另立学府时,又遭到了有志一同的反对。

赵琛大抵是摸清楚了,如今朝中分作两派,一派只求解决当下事,另一派认为应当改制,只是不可大动国子学。

说到底,是只给出了两个选择,赵琛哪个都不想选。

但国子监确实情况特殊,不论内里是如何藏污纳垢,二圣讲学在先,这就是天下读书人求学问道之所。

“今岁国子监秋赋作废,涉事之人皆依罪而处。至于国子监改制,诸位若有什么见解,尽可拟了折子递上来。”

如今朝中无人为他说话,赵琛便也干脆不明着发表什么见解——反驳他的前提是知道他的立场。

赵琛所言改制亦是方才朝臣所言,他不过是做了选择。

散了朝,赵琛带上赵璟一道去了国子监。

如今出了这般事,国子监内不如往常,许多人被大理寺带走调查,其余人虽未参加舞弊,也都有些低迷,圣驾诣临国子监,上下振奋。

理宗与武宗都曾在国子监讲学,赵琛却没那么大本事,他就没好好读过五经,其实就他所知,武宗也没有好好读过,来讲学之前还有翰林学士先为他讲了几日。

赵琛此来不为讲学而另有目的。

“官家年岁小,我亦不如诸位远矣,不敢代为讲学,诸位为我大楚未来栋梁,我倒是想听听诸位为我讲学。”

“便将一讲《诗经》,讲一讲‘周虽旧邦,其命维新。’”

众人面面相觑,如今在还在这上课的多是有意入仕的,自然也有心在官家面前展现一二,但因为是给官家讲学,又不敢贸贸然开口。

杨渊不知公主今日会来国子监,却很快领会了殿下的意思,周虽旧邦,其命维新,殿下是要改制。

改什么制,秋赋舞弊就在眼前,自然是要改国子监。

众人踌躇间他便站了出来:“杨渊愿为官家、殿下讲解此篇。”

其他人方才顾虑重重不肯站出来,如今叫杨渊抢了先又暗自懊恼。

杨渊本就是此次解试头名,若无意外明年礼部贡举也是能过的,学识水平不消多说。

他上了抬,便从这一句讲了历代变法革新之举,最后落在了国子监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