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33页

太穷了,一点点好东西都舍不得用,就跟她的祖母一样。

她不去勉强这些民众,只关照带队的曹真好好对待民众,那些罐头肉、罐头鱼的别舍不得吃,多给民众吃一点。

曹真点头,拱手道:“玉贞小妹放心,必会好好对待这些民夫的。”

曹真走了,带着五百兵和一千民夫上路了。杨瑛给他们准备了一些散震雷,若真遇上不长眼的,也好有个应对之法。

日子一天天过去,而城里的局势也彻底稳定了下来。而孔完服药效果很好,老头也上道,联络了各世家,很快,关闭的商铺又重新运营了起来。除此之外,他又通过自己的人脉给杨瑛筹集了一批粮,有三十万石之多。

杨瑛见老头上道,便赠送了二十瓶药给他。孔完这下对杨瑛的感官更好了。对于能救自己命的人,还如此上道,他自然愿给对方面子。

总之,因着有孔完出面,杨瑛倒是省了很多事。只是杨瑛知道,这只是暂时的。因为通过走访,她很快发现,许多民众又消失了……

战乱固然会带来牺牲,但如此多的百姓忽然消失,显然是不正常的。很显然,这些世家又趁着战乱玩起了抢人的把戏,而对此,杨瑛是不能忍的。

且不说良心不良心的,就说说利益。如今天下十三州,经此一战,兖州与青州必然会全部落入曹肃手中。而书中的曹肃也正是经过这一战斗才在诸侯中脱颖而出,为以后的事业打下了基础。

所以,这两块地是必须要好好经营的!

战后什么事最重要?自然是恢复生产,恢复民生。所以他们后面所需的劳力巨甚,这些世家这做法无疑会妨碍他们在兖州的利益,这事可容不得!

杨瑛想了想,便立刻将士兵又派了出去。他们要做的就一件事,将兖州有人口聚集的地方都走访一边。简单来说,就是统计人口。

那些三老多与地方豪强有勾连,杨瑛信不过他们。但兖州说大不大,说小不小,想要短时间内摸清楚底细也非易事。于是,杨瑛又贴出告示:招聘户籍统计人员。

认字的最好,不认字的,若能将事情说清楚,也能来报名。城里的士兵不可能都派出去,而去一个地方调查不可能让一个士兵前去。所以,民众哪怕不认字,但跟着做点辅助工作,壮壮声势也是好的。

杨瑛这番动作自是瞒不过这些豪强,很快就有人聚在一起,猜测杨瑛想做什么。集村并寨的事他们可是知道的,他们便想了,杨瑛不会想在圣人的家乡也搞这一套吧?思来想去的,便想给杨瑛一些警告。哪里晓得孔完知道这事后却是态度怪异:集村并寨乃是为国为民的好事,尔等为何要反对?

这态度简直太意外了!孔完这是疯了?这么向着杨瑛?别说什么圣人不圣人的,孔家人难道不要吃喝?真要是圣人,就不该如此好享受啊。

初雪降临,将大地染成了一片白色。孔家庭院内,杨瑛坐在亭子里,给孔完添了些茶,笑着道:“孔侯不愧是圣人后裔,如此心怀天下,瑛感佩至极!”

她端起茶盏,“今日以茶代酒敬您一杯!来日若我大兄得朝廷重用,必向朝廷建议,封孔府为圣衍公府。”

孔完笑笑,举起茶盏回敬了下,道:“小友虽不习先祖之书,但所行皆与祖先教导无异。完虽资质平平却也知这天下的人心若乱了,那便是真正的乱世来临。”

孔完这番话倒也不完全是虚伪矫情之话。到底是圣人后裔,得到的知识传承何等多?他家中奴仆虽多,可却从未像那些世家那样,趁着混乱故意抢人。他家的仆人佃农都是自动来投的。

所以,他也看得清楚。这董谏死了,诸侯并起,四处抢地盘,天下大乱之势已是很明显。若是这个时候没有人能力挽狂澜,恐怕他们以后的日子也不好过。

儒家独尊的事也是在昭武帝时期开始的。若大昭完了,他孔家还能有这地位吗?所以,大昭不能乱,也不能亡。他孔家在大昭已是一等一的人家,他若出来说句什么,有几个人敢质疑?

既已是钟鸣鼎食,第一富贵的人家了,他犯得着去跟曹肃作对吗?而且人家这边还承诺了,若他助他们,他们将来必会让孔府更上一层楼。

直接封圣衍公,这等荣耀若能在他手里完成,来日死后也能面见祖宗了。

至于曹肃能不能兑现?呵呵,若是曹肃都不能兑现,那天下也没人可兑现了。

这些日子他也不是在家干坐着的。自打曹肃入城后,其实他就一直在观察。从杨瑛跟他买粮,再到接济难民,虽然这些事都是杨瑛做的,但却也能被认作是曹肃的意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