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93页

沈原翻白眼,大妮在一边咯咯的笑,关嬷嬷都无奈了。

沈大郎是个好弟弟,他偷偷拉着大妮还有沈原道:“姐姐们放心,将来我给姐姐们更多的好东西。”

李氏也知道小儿子和两个姐姐说过这种话,她也不放在心上,反正她的态度就是,沈家的东西都是儿子的,她这当娘的得给儿子守住,儿子要养老,女儿嫁出去就是别人家的人了,但是儿子和女儿感情好,他将来愿意补贴,那是他们姐弟情谊,她干什么反对。

关嬷嬷也是费了很长时间才明白李氏的想法,然后发现两个姑娘混不当回事,也就明白了,沈家确实没啥规矩,但是人家活的自在。

你可以说李氏眼光狭隘,京城哪家高门大户娇养女儿是嫁出去不管的?真不管了,联姻的重要性体现在哪里?

不好意思,沈家目前还想不到这么远。

有关注沈家的人也觉得这是一家子奇葩,要说地位吧,正宗的国舅老爷了,可沈家愣是一点谱都没有,只有往宫里头跑的勤了点,其余未见沈家如何大张旗鼓的显示存在感。

六部官员倒是对沈家感官极好,这种不找事的外戚才是好外戚啊,就是进宫见太后,也没挑唆太后干嘛干嘛的,太后屡有赏赐,沈家也是推拒的多,并未贪得无厌。

明辉帝都乐意多见见舅舅家的人。

李氏进了宫就不大开口,除非实在要说话,沈大寿和自己妹妹说话也没多大忌讳,想到什么说什么,他一天到晚泡在田庄能说的也就是庄稼。

大妮随了母亲,能不开口就不开口,沈原倒是没什么好顾忌的,在她看来哄了太后高兴,沈家的日子才更好过。

现在她说的就是自己姐妹遇到的一桩糗事,她还叹了声气,小儿没娘,说来话长啊!”

太后忍不住笑了,连宫女嬷嬷等都露出了笑容,实在是着二姑娘说话太风趣啊,小小一个人,说出这种老气横秋的话来,反差萌太大。

明辉帝也正好赶过来,大家见了礼,明辉帝跟着一起听。

这事说来和沈家是毫不相干的,大妮及笄礼之后正好赶上秋闱,京里读书人不少,各地文会书会也是一茬又一茬的。

文人在一起也不尽是讲的学问,有的人也嘴碎,在酒楼里吃了点酒就高谈阔论,你八卦就八卦好了,高门大户里的姑娘小姐他们惹不起,不知怎么的议论起了沈家姐妹。

这不是陛下刚刚认的国舅么,听说是农人出生,什么规矩都不懂,一家人简直是老鼠掉进了米缸了,全凭运气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