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82页

张居正身边,都是他的亲信,心腹,比如现任的户部侍郎李幼孜,便是张居正的第一谋客。

夺情一事,李幼孜便立功不小,但此事不便酬功,今次张居正进退有矩,应对得法,将皇帝和太后心意成功试出,李幼孜居功至伟。

“元树,过一阵子,当去试一下吏部,先为右侍郎,如何?”

论起在朝中的资格,李幼孜并不浅,只是为官者需要有人提携,否则很难寸进,同为侍郎,礼部的侍郎和吏部侍郎都有资格直接入阁,纵不入阁,吏部侍郎的权力也非户部可比。

他虽是脸上还带着矜持的笑容,但仍是躬下身去,答道:“元辅之意,仆无有不从。”

“嗯。”

张居正眼中厉芒一闪,对李幼孜又道:“天官已经老迈,元树当时刻准备接手。另外,赵世卿此人是厌物,未知道拿了江南世家多少银子,此辈安可为官?今年年尾京察,正好可以杜除此辈。寻一王府,叫他当王府官去!”

现任的天官,也就是吏部尚书是王国光,牌子又老又硬,又是张居正的死党,只是做事讲求规矩,已经有点跟不上新形式。

张居正对李幼孜的勉励,当然是半真半假,不过对付赵世卿当然是十足真金。

李幼孜道:“学生一上任,便将此人打发到河南去。”

河南王府最多,挑一个郡王府叫赵世卿当长史,虽然品阶不低,不过这一辈子算是完了。

大明文官,最害怕的就是当王府官,毫无前途,一生没有希望,连捞钱的机会都没有,最好的办法就是致仕算了。

听了李幼孜的话,张居正呵呵一笑,预备将这个话题揭过。

一个长随过来,躬身禀道:“老爷,平辽将军和宋老夫子一起求见。”

“他们这会子倒是跑来了。”李幼孜对半道而去的宋尧愈十分不满,冷笑道:“早干什么去了。”

“宋某人和张惟功先前倒是有书信过来,倒是真心替老夫谋划了几句。”

张居正倒没有什么怨气,政治人物,这也是当有的涵养。在此之前,惟功和宋尧愈也确实有信来,劝他真心退养,三次不成便五次,不然十次,只要决心求去,甚至在府不视事,朝廷总不能真的叫他死在任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