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46页

此前,大唐的政事堂,是由尚书左右仆射房玄龄和长孙无忌当家,但由于国家大了,需要处理的事情太多,太繁杂,只靠他两人,肯定是忙不过来的,于是,李世民增加了李泰,李恪,褚遂良,马周四人进入政事堂,挂平章事的职位,意思就是副宰相,预备宰相的意思了。

其中李泰分管礼部和吏部,也就是说,他对于大唐的整个文教,宣传,外交,和官员体制的制定和任命,都能说的上话。

而国家变大,人口变多,首先冲击到的,其实就是他所管辖的这几个方面。

对于他的请教,孙享福略作思索之后开口道,“文化教育的方面,自然是因材施教,让各个行业的人才,都能更多的涌现出来,为国家的发展进步出力,对于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,给予更多的褒奖,鼓励,这是要长期坚持的,因为科技发展,是没有尽头的。而吏治管理方面,你要认清楚一点,那就是任何的政策和制度,都是靠人去执行的,而管好人,其实就是平衡他们的利益需求,净化他们的思想两条路。这个世界上,从来就没有什么完美的,可以一直执行下去的制度,更没有一成不变的人,做官的人在不断变,心也在不断变。你只能根据实际情况,严格的实行监管,不断的推动一些错漏的改进,修补存在的短板,保持一颗与时俱进的心态,多调查实际情况,多听证,从更广的角度来思考这些问题,再作出结论。”

最容易破坏一个王朝的,始终是吏治腐败,大多数朝代的政治家,都不是庸才,他们制定的管理制度,只要执行的好,都能把一个国家治理的井井有条。

这也是为什么大多数朝代,在建国初期,都能出现强盛一时的局面的原因,可是,时间久了,人们的需求就会变,这个世界上,人心是没有止境的,永远不可能满足,得一而望十,是人的劣根性。

那么,人心在变,你的制度却没有跟着改变,没有满足大家的需求,那么,各种问题,自然就冒出来了。

就拿现在的大唐来说,你要是给现在的官员,按照贞观元年定下的制度,发放俸禄,那就肯定不行了。

因为以现在的消费水平,如果想要在社会上过的体面一些,开销比十几年前要大很多,一个正七品的官员,如果一年只能拿三百贯不到的俸禄,那么,社会上很多东西,他就享受不起。

享受不起怎么办?

利用手上的职权,谋私利,让自己可以享受的起呗!

你就是有再多的监察制度,甚至是全民监督,他也同样有法子在不犯法的情况下,谋取利益,搞坏市场。

花同样的钱,买同样的东西,买谁的,是负责采购的官员说了算吧!

产出同样货物的人,可能有很多家,在保持与别人差不多的质量,同样的价格的情况下,谁都想卖出去,这个时候,私下里找关系,或者一些行贿,受贿的交易,就出现了,因为官员他可以拍板做决定。

而一旦这种找关系办事,贪污受贿的风气开始产生,后面,就会有一系列的腐败,造假,豆腐渣工程等恶性循环事件发生。

官员想谋利,商人比官员更加想谋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