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6页

这作诗与经书从来都是齐头并进,虽官学更看重经书,可因朝廷上下皆看重诗词还是有传授。

偶尔也有诗词更甚于经书文章者,这在私学比较普遍。

卢文贺知道他们县学的经学博士倒是从来不会刻意为难学子,只他一个毛病。

不喜人说大话。

方才虞玓那话语,于这寂静的室内都听得清清楚楚,怕是先生以为他数日就略读完《切韵》,这种做法不求甚解又囫囵吞枣,实难赞誉。故而才如此出题为难,只读了一部《切韵》,如何知道作诗的格律要求?

便是平仄词调这般,对初学者来说都极其容易绕晕。

被同窗惦记着的小郎君板正着腰身,微抬头,看着窗外绿树稚鸟,横梁一角的古旧巢穴,偶尔响起的啼叫声,似是在昭示着许久不愿离去的夏意。

虞玓提笔,手腕轻悬,慢悠悠地落笔勾转。

两刻钟还未结束,新进的小郎君重又站在经学博士的面前来。老先生手里拿着张墨渍未干的纸张,眯着眼看了半晌。

“花明绮陌春,柳拂御沟新。为报辽阳客,流芳不待人。”4

经学博士挑眉,首句入韵,平起平收,是绝诗中比较罕见的一式。一二四句押的是平韵,韵脚符合格律,虽词语稍显堆砌,可用词尚在规范内,读来朗朗上口,这是首合格的五绝诗。

于室内一片寂静中,卢文贺慢吞吞又冒出个鹌鹑头,眼里满是喜悦。